媚俗新时代:如何将一个微信公众帐号运营到20000粉丝?
某公众号的230个标题(局部) 这是一个标题党的时代(本文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党)。关于这一论述的论据,你可以去看看门户网站。在中文门户网站中,以新浪的标题党为最:标题写得越恶俗、媚俗、白烂,就越吸引人(这一点跟Feedbuzz这样的网站有异曲同工之处,Feedbuzz的标题都是Top 10什么的)。...
View Article“为盲胞读书”背后的可笑逻辑
9月2日,腾讯公益在微信平台上发出了一篇文章:《捐献声音,你试过吗?》。该篇文章以名人杨澜助阵,带领大家为盲人同胞读《再别康桥》,并呼吁大家加入声音库,成为志愿者,为盲胞用微信读书。在微信平台上,该篇文章浏览量在4日内超过10万次,有12048人点赞。...
View Article如入无物之阵
2014年9月11日,个人微信公众帐号开通(你可以扫描上述二维码,或者搜索公众号 faydao,直接添加请搜索zhou3feng),欢迎关注、指正。 以下文字是开篇语,其实没多少意义: 长久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混得太差了。和自己同辈的,一个个都成了各界领袖,出入会场和主席台之间,头衔必加一个“总”字,或者C(chief...
View Article炒河粉
又到了银杏叶黄的时候,风一吹过,就可以感觉一阵寒冷沿着裤子贴着,怎么也驱赶不去。而远在南方海滨的深圳,这时候还是打不死的夏季气温。两相对比,这时候就开始怀念念夏天里的深圳,总有一阵潮热贴着皮肤,怎么也驱赶不的感觉。而如其说怀念那潮热,还不如说只是怀念那年月的炒河粉。...
View Article永远年轻,永远……
十多年前,80后们应该记得很清楚,也是这些媒体,他们用着各种的篇幅来宣扬着80后的个性:自我、张扬。如果记得没错的话,他们称呼80后这个时代为"我时代",他们说80后充满表达的欲望,追求创新精神和新东西。...
View Article社交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室(Newsroom):乌合之众会拥有真相么?
据闻Newsroom(新闻编辑室)第三季将是最终季,HBO不打算继续跟金牌编剧Aaron Sorkin在Newsroom上合作下去。在剧中一直若隐若现的SNS(社交媒体)幽灵,正在慢慢地向传统的媒体网络(剧中的ACN是一个全媒体网络)伸出它的毒手。就像第三季第四集中的大款老板Pruit叫嚣的那样:数字时代已经来临,众包将替代传统新闻生产。...
View Article“文明冲突“幻觉下的恐怖分子逻辑
《身份与暴力》读后之二 1月7日,当恐怖分子在巴黎开枪的新闻传出,在哀叹之余,我脑海中不合时宜地想起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不是我信奉这个弱智理论,而是想想未 来的媒体们又会祭起这一理论,来为这些穆斯林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的行为进行解读——这样的解读误人无数的同时,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偏...
View Article从“庞麦郎事件”中的新闻伦理看从不长进的《人物》杂志
新闻背景:1月14日,《人物》杂志发布了一篇《惊惶庞麦郎》(记者 @鲸书)。其时,这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无数。 这篇文章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陕西农民是如何成为一名网络红人、草根歌手的。初看这篇文章,觉得真是一篇好文章,觉得样样俱全:情感饱满,人物立体。但是很快,我总算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了。不对劲的地方就是感到一阵恶心。 假装在纽约率先发难。他在一篇《一个消费精神病人的社会是可耻的》中说:...
View Article写作有什么未来
在我打下这一个标题的这一个晚上,距离我注册faydao.com 这个域名已经过去了9年又20天。以上这一行字,又距离我用个人电脑在未来上打下第一篇文章已经快13年了。...
View Article情怀传播学
在起这个题目的时候,詹老师(他的微信公号:zhanbinstory)提醒,这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题目。这个难度让我拖上一整天也没敢敲键盘。可 是如果不把这个题目完 成,我就会觉得这是一种智力上的浪费。反正,生活在雾霾中,还要忍受着被柴静老师刷屏,那不如直接挖个坑,自己跳下去。只有这样,我才会忽略那种被动传播 的恶心(这种恶心其实就像是一个人一天内吃了一百个馒头,其中大部分馒头还是坏掉的,那种感觉)。...
View ArticleYou are being watch: 人工智能阴影
“Person Of InterstLogo”作者来源。来自Wikipedia - 根据合理使用授权 假 如有一天,在某个号称人民医院一样的地方,有个病人躺在病房里。这时候值班医师/护士接到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个不是很难的技术)的通知,这个病人需要 在某事某刻注射一种药物。或者说要不就更自动化一点,全自动化的医疗系统通过病人的输液管道,自动在某时某刻给病人注射某种药物。 第二天,...
View Article公共空间忧虑与西西弗的未来
前言:这其实是一篇悼文 在真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就在于,就像是我们要拿恐龙头盖骨来剖析、研究,然后告诉人们,恐龙这东西就要灭绝了。现在,谈论网络公共空间的感觉,就像是在谈论恐龙一样。 可是如果把这个即将消失的东西作为一个标本写下来,也不枉我们曾经拥有过——即使是短暂的——网络自由空间。 一、公共空间的变迁 随...
View Article海子26周年祭:被你预言的生活
从2007年开始,大约每隔2年或者4年的今天或者昨天,我都会想起在这个日子,有一个诗人死了。这时候内心的情绪就会分裂出一个诗人的人格来,对着死去的诗人说一声:兄弟,又是春天了。 这个诗人就是海子。每隔两年,我都得去查一查他究竟永远活在多少岁。今年,他活了25年,死了26年。 每...
View Article大哥,我能借你的文章约个炮么?
上图来自:Pixabay 中文互联网世界是个奇葩扎堆的地方。我要说的是一件真事。2009年的3月,好像那时候我的网站 faydao.com 尚未被第二次墙,于是有一两枚女读者找过来,要了联系方式。先是确认我的网站里的文章是不是我写的,然后再发给我一个陌生的QQ空间地址问这是不是我的。...
View Article好人寥寥
这是一种很少有人能看明白的耻辱。 金少林,仁寿县一名身高只有1.03米的残疾人。为方便乡亲赶场,他自掏腰包动工修建“安必桥”,总投资28万元,自己付了10万后,还背上18万债务。为还债,他变卖了自己三间瓦房门市、所有货物甚至自己养的300多只鸭子还债,还到县上自学手艺赚钱还债。(选自《四川好人榜》)...
View Article境内灾难报道学
课程目标:在经过报道境内灾难之后,要感动大部分人,报道几个人,忘记有没有人(死去)。 概述:境内灾难报道学是一门占领舆论高地必修课程。通过对本门学科的学习,要求境内新闻传媒人士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去报道境内灾难事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颂扬“感恩”、“感动”,最终实现大灾有大、小英雄,小灾有大、小典型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View Article新时代里的饥荒:谁最先遭受贫困,谁最先死去
在看《贫困与饥荒》的第一、第二章的时候,深深感到之前被遗忘的数学和经济学基础不够用。 阿马蒂亚森先生在这本并不厚的书中,用经济学的方式解构了许多关于贫困的概念(第一、二章)、解释了如何识别贫困、饥饿、饥荒等(第三、四、五章)。之后的内容就是用严谨而又细致的笔触,将孟加拉大饥荒、埃塞尔比亚饥荒、萨赫勒地区饥荒和孟加拉饥荒进行分析。...
View Article如何写一本阅读量过亿的烂书
流行写“作”这回事 当我快速看完几篇张嘉佳先生《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书的文章的时候,忽然觉得有一种羞愧:写得这么烂的文章,都可以阅读量过亿,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写好文章? 但是,张嘉佳们写得到底有多烂?为什么这么烂的文章可以阅读量过亿(如该书包皮所说,在微博阅读量过亿)呢? 不妨试举几个栗子来烤一烤。到底有多烂? 一、浪费纸张...
View Article“最美”的往往就是被侮辱的
黑色荒诞 1994年,郜艳敏在打工时被2700元拐卖到河北县曲阳县下岸村。在被拐卖的21年里,历经强奸、虐待、自杀。在期间,她成为一名当地的代课教师,工资 是600块。2007年,郜艳敏被评为“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同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她的事迹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河北省组织观看了这部电...
View Article大凉山这么穷,都怪你们这些公益组织、洋大人和小清新?
猪队友相互打脸,还怪公益组织、洋大人和小清新 环球时报一篇《大凉山的孩子这样穷 中国为什么还花钱办奥运?》被广为转载和传播。该文列举了非常多的数据,似乎让人哑口无言:...
View Article